是數位時代善舉或藍籌畫廊行銷手法?提供來自獨立畫廊的作品,卓納畫廊開啟線上購買平台 “It’s for millennials.”: Blue-chip gallery David Zwirner build an online platform, offering artworks form other independent galleries.

眾所皆知地,自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之下,線上藝術活動、線上藝術品銷售數字逐日增長,這讓藍籌畫廊們也開始思考「線上」的必要性與可能性為何。如今,卓納畫廊宣布首次推出了由他們自己創立的線上作品購買平台。

卓納畫廊畫廊表示,這個平台網站將在未來每月,提供來自全球十幾家性質較為獨立的畫廊,共約100件作品。這些作品價格,約莫從 2500美元到 50,000美元不等,任一線上瀏覽的買家,皆可查看藝術作品價格,並直接點擊「購買」按鈕,就像購買日用品一樣。這點與大多數畫廊所使用的線上銷售網站/平台不同的是,現存的線上藝術品銷售平台上,通常會有的「查詢」、「聯繫該畫廊」的按鈕。

卓納畫廊線上平台使用畫面, 圖片取自/ 卓納畫廊

「他們不一定去畫廊,也不一定去藝術展會。他們在網上看東西。」大衛·卓納(David Zwirner)在接受《紐約時報》採訪時表示,這個平台的市場,主要是針對千禧一代,並說明在疫情之前,藝術界並沒有充分了解這些傾向於在 Instagram 上、或透過社群口耳相傳等方式來發現藝術的潛在年輕客戶們。同時,該計畫所提供的藝術品皆來自與藍籌商業畫廊不同的「獨立畫廊」。

然而,對於這樣的「善舉」,然有不少批評者認為,這個網站只是一個宣傳行銷手法,透過這樣「協力」推廣的方式把卓納畫廊自己包裝成慈善家角色,但卓納畫廊卻可以同時從這平台上的每一筆銷售中,獲得 20%的利潤。甚至,也有批評者認為,這只是卓納畫廊從小型畫廊中,挑選新興藝術家的一種方式而已。且透過這樣「協力」的方式,還可以同時吸收這些小畫廊的客戶資訊。而亦有部分支持者認為,這樣的「協力」方式,好處大過於爭議之處,這將可以讓不少新興藝術家的知名度、未來市場可能性提高。